之前有朋友问小编说自己在备考初级会计,有没有什么实用的备考规划,那么今天这个备考规划就来了,如果有想要备考初级会计的朋友下面的备考规划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先明确:初级会计考试的核心特点
备考前先摸清考试 “底细”,才能针对性规划:
考试科目:《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科均需达到 60 分才算通过,缺一不可。
题型特点:全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不定项),无主观题,重点考察 “基础知识点的理解与简单应用”,不考偏题怪题。
难度差异:《初级会计实务》偏逻辑和计算(如会计分录、资产核算),需理解记忆;《经济法基础》偏法条和记忆(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需反复背诵。
二、分阶段备考规划:从 “入门” 到 “冲刺”
阶段 1:基础学习(4-5 周,占总时间 50%)—— 搭建框架,吃透核心考点
目标:掌握 80% 的基础知识点,能区分 “重点章节” 和 “非重点章节”,不纠结冷门内容。
科目学习顺序:先学《初级会计实务》,再学《经济法基础》。实务是 “理解型科目”,先掌握会计逻辑(如 “借增贷减” 原则、资产 / 负债的核算),能为后续经济法中 “税务处理”(如增值税账务处理)打下基础,减少跨科目理解难度。
学习方法:“网课 + 教材 / 讲义 + 笔记” 结合
选 1 套主流网课,倍速听基础班(1.2-1.5 倍速),重点听老师标注的 “高频考点”(如实务中的 “存货计价方法”“收入确认”,经济法中的 “增值税税率”“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
每学完 1 章,用思维导图整理 “章节框架”,比如实务 “资产” 章节,按 “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 分类,标注每个模块的 “核心分录” 和 “易错点”(如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差异)。
不建议逐字看教材,直接用机构整理的 “考点讲义”(精简版),节省时间;遇到难懂的知识点(如实务 “长期待摊费用”),可反复听 2-3 遍网课,直到理解为止。
重点章节优先攻克
初级会计有 “重者恒重” 的特点,重点章节占分比超 60%,需优先掌握:
《初级会计实务》:第 3 章(流动资产)、第 4 章(非流动资产)、第 5 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这 3 章是主观题(不定项)的核心出题区,需重点理解会计分录和计算逻辑。
《经济法基础》:第 4 章(税法概述及货物和劳务税法律制度)、第 5 章(所得税法律制度)、第 6 章(财产和行为税法律制度)—— 这 3 章占分超 50%,需熟记税率、计税依据和税收优惠。
阶段 2:强化刷题(2-3 周,占总时间 30%)—— 以题带点,提升答题准确率
目标:通过刷题巩固知识点,熟悉 “出题套路”,避免 “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刷题优先级:章节练习题→历年真题(近 3 年)→模拟题
先刷 “章节练习题”(如轻 1、必刷 550 题),每学完 1 章对应刷题,重点关注 “多选题” 和 “不定项选择题”(这两类题型失分率高,需刻意练习)。
刷真题时,按 “考试时间” 模拟(实务 105 分钟,经济法 75 分钟),感受答题节奏;真题中的高频考点(如实务 “固定资产折旧”、经济法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要标记,确保同类题目不再错。
错题处理:建立 “错题本”,只记 “核心错因”不用抄完整题目,只记录 “考点 + 错因”:
例如:“实务 - 存货 - 错因:忘记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会计分录(借: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
经济法错题重点记 “易混点”:如 “增值税 vs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差异”“小规模纳税人 vs 一般纳税人的税率区别”,避免下次混淆。
针对薄弱环节 “专项突破”
若某类题型(如实务不定项、经济法多选题)正确率低于 60%,集中 1-2 天刷该题型的专项题库,总结答题技巧(如多选题 “排除法”: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再从剩余选项中选最贴合考点的)。
阶段 3:冲刺复盘(1-2 周,占总时间 20%)—— 查漏补缺,调整考试状态
目标:回归核心考点,熟悉机考操作,避免因细节失误丢分。
复盘 “核心考点 + 错题本”
不再学新内容,重点看 “基础阶段的思维导图” 和 “错题本”,尤其是真题中的高频错题,确保同类考点能快速反应(如看到 “现金折扣”,立刻想到 “按折扣前金额确认收入,折扣额计入财务费用”)。
背诵经济法 “易混法条”:用 “口诀记忆法” 简化(如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中的 “子女教育:每个子女每月 1000,夫妻可分摊”),每天花 30 分钟集中背诵,避免考前遗忘。
做 2-3 套完整模拟题(机考模式)
用 “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的机考模拟系统,或机构的模考卷,严格按考试时间答题,练习 “时间分配”:
实务:单选题 / 多选题 / 判断题控制在 40 分钟内,留 65 分钟给不定项(不定项分值高,需仔细读题);
经济法:单选题 / 多选题 / 判断题控制在 30 分钟内,留 45 分钟给不定项(经济法不定项常考 “税法计算”,需认真核对数据)。
熟悉 “机考操作细节”
提前练习 “计算器调用”“题目标记”“答案修改”(机考系统有标记功能,遇到不会的题先标记,做完其他题再回头做);
注意 “答题顺序”:建议从 “单选→多选→判断→不定项” 按顺序答,不定项最后做(分值高但难度大,避免因纠结而浪费时间)。
三、避坑指南:这些 “低效行为” 一定要避免
不要 “死记硬背实务分录”:实务分录需 “理解逻辑”,比如 “销售商品确认收入”,要知道 “借:银行存款(收钱),贷: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收入),同时结转成本”,理解后无需硬记,死记容易混淆。
不要 “纠结冷门考点”:初级考试不考偏题,比如实务中的 “政府会计”(非重点章节)、经济法中的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占分低),只需掌握基础概念,不用花大量时间深入。
不要 “只刷题不复盘”:很多人刷了大量题但正确率不升,核心是没分析错因。错题比新题更有价值,每道错题至少复盘 1 次,确保 “同类错误不犯第 2 次”。
不要 “考前熬夜突击”:初级考点多靠 “理解 + 记忆”,熬夜会导致大脑迟钝,考前 3 天建议早睡,保持清醒状态,避免考试时 “记混法条或分录”。
总结:初级会计备考的核心是 “抓重点、不贪多”
它难度不高,只要按 “基础→强化→冲刺” 的节奏推进,聚焦核心章节和高频考点,2-3 个月就能通关。关键是避免 “拖延” 和 “无效耗时间”,每天保证 2-3 小时高效学习(在职党可利用晚上 + 周末),比 “每天学 5 小时但摸鱼” 更有效。